降本/升级成主旋律,智能座舱迈入发展“新纪元”

智能座舱的“进阶战”正在激烈的上演着。

近日,吉利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旗下首款车型极越01正式上市并同步开启交付。新车搭载了高通5nm工艺制程的8295座舱芯片,并首次完全启用双NPU。在强大的算力支持下,极越01配备了35.6英寸6k超清一体屏,并率先实现业内首家AI算法全量本地化,能给用户提供毫秒级全域全离线语音、顶级画质全屏竞速游戏以及全沉浸休闲舱的交互体验,同时还做到了语音、手势、视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。

与此同时,同样搭载了高通8295芯片的极氪001高性能版001 FR也于近日限量发售。新车最大的卖点就是使用了卫星通信技术,可以实现双向卫星消息、卫星语音通话等功能。

可以看到,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智能汽车行业最激烈的 “角斗场”。同时,智能座舱也在加速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下探。

根据《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》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中控大屏、语音交互、车联网等的渗透率均已经超过70%。其中,中控娱乐系统的前装标配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2.13%。

与此同时,域控制器、W/AR HUD、DMS等的前装搭载量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。比如座舱域控制器,今年上半年前装标配交付117.67万辆,同比增长了67.98%,搭载率达到了12.66%。

接下来,伴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进一步升级,智能座舱赛道将进入新一轮的变革周期。

从“堆硬件”到“重体验”转变

从今年全新上市的一些新车以及主机厂的布局动作来看,智能座舱市场正在从单一功能的“堆砌”上车,进入了围绕用户体验进行差异化运营的新周期,由此也衍生出了副驾娱乐屏、多屏交互融合等一系列的新需求:

一是,传统的仪表盘正在被HUD替代,中控大屏化、多屏化成为了主流趋势。比如极越01、理想L9、深蓝S7等纷纷采用W/AR HUD取代传统仪表盘,而腾势N7在车内配备的屏幕数量多达6个,包含17.3英寸中控屏+10.25英寸副驾屏+ 50英寸AR-HUD+10.25英寸仪表屏+双侧智能风口显示屏,同时全系标配UWB数字钥匙。

智云谷CEO侍强表示,AR HUD是智能座舱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,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,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HUD市场的主流。

智云谷是国内率先实现量产AR HUD的供应商之一,目前,智云谷的AR HUD已经在岚图追光车型(全系标配)上面成功量产,并且即将在某高端新能源品牌SUV车型(全系标配)上面实现量产上车。

二是,智能语音持续升级,并且深度融合手势、视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,打造极致的座舱体验。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市场(不含进出口)乘用车同时标配信息娱乐中控、语音、Face ID(含DMS、OMS)交付183.90万辆,前装搭载率为9.23%;今年1-4月,交付79.37万辆,前装搭载率升至14.03%。
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一线车企纷纷加强从智能语音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储备,手势识别、视觉识别等赛道相关企业迎来发展的最佳窗口期。

其中,赛轮思作为全球车载语音交互系统领军企业,运用先进的AI技术、大语言模型(LLMs)和深度学习,使语音助理获取数字世界不断增长的知识,为驾驶者创造更智能和自然的互动。

比如,赛轮思推出的Cerence Co-Pilot通过人工智能和持续学习,可以准确感知驾驶者的需求,赋能车载助理采取主动,突破了传统基于唤醒词的被动式交互,开创了主动式、多模态车载交互体验。

此外,Cerence Co-Pilot可以分析融合语音、视线、手势和触摸及来自其他汽车传感器的信息,同时灵活而安全地结合边缘技术与云服务。

三是,AR/VR眼镜、游戏等丰富娱乐交互应用上车,沉浸式视听体验渐成竞争焦点。比如,小鹏G9的“全场景5D座舱”打造了360°环绕声场,智能氛围灯结合音乐节拍、音量等因素改变,营造更加沉浸式的视听氛围;而蔚来的“全景数字座舱PanoCinema”则采用AR眼镜+3D空间显示系统、7.1.4沉浸声音响系统等,打造沉浸式观影体验。

四是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深度融合。近几年,吉利、蔚来等车企纷纷跨界造手机,从而实现车辆与手机的深度互联互通。“未来,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是共同面向用户的多终端、多场景、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。”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曾表示。

除此之外,众多的主机厂、零部件厂商正在进一步探索智能座舱与大模型的结合。比如理想、智己等主机厂均已经自研GPT大模型,并且在量产车型当中应用。

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越来越明朗,‘硬件预埋+软件OTA持续升级’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车企的主流策略。在艾拉比创始人孙荣卫看来,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从“卖新车”转为“持续性的服务升级”模式,逐步打开汽车的“黄金通道”。

艾拉比推出的新一代整车软件管理VSP平台,能够统一软件管理源头、软件解算中枢、汽车软件生命周期管理档案,全方位打通生产、售后以及日常用车等多个环节。

与此同时,艾拉比构建的车辆端X-OTA能力,完美支撑汽车固件升级、软件升级、远程诊断和产线更新等功能实现,为整车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和软件可售提供解决方案。目前,艾拉比已经为40多家主机厂、100多个车型提供OTA集相关软件产品和服务。

全新的竞争时代来临

在《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》看来,智能座舱已经进入了规模化普及的新周期,从芯片到显示,从硬件到软件,从感知到交互,智能座舱新一轮的角逐已经开启。

一方面,智能座舱正在逐步由高端车型向中低价格区间车型渗透,降本增效成为了主机厂首选的考虑因素。这就意味着,谁能够帮助整车厂以最优的成本、最快的速度实现智能座舱产品的量产落地,谁就有机会领跑智能座舱市场。

哈曼Ready Upgrade解决方案是一套可全面升级的智能座舱硬件和软件产品,包含三个系列的量产级座舱域控制器、先进的软件方案、一系列预集成的功能和一整套面向客户的轻量级编码软件开发工具,其创新的产品化开发理念,能够帮助汽车厂商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座舱全系统升级,并缩短汽车的上市时间和减少汽车厂商的开发成本。

另一方面,智能座舱赛道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芯片替代潮。去年开始,各大主机厂开始陆续进入新车型研发及老车型改款周期,切换供应商的窗口期已经开启。

众所周知,伴随着OTA的迭代升级、更多车载娱乐功能等的上车,智能座舱对于核心SoC的算力需求大幅提升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包括吉利、极氪、理想、零跑、蔚来、小米、小鹏等中国车企计划或即将量产搭载8295平台。

但同时,智能座舱芯片的使用已经呈现了多元化态势。车企针对不同品牌、不同定位的车型在选用计算平台的时候,不仅会考量开发成本、功能定位、产品迭代周期等因素,还会考量芯片是否满足多系统、高性能、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等要求,进而选择不同的芯片方案。

中国本土座舱芯片不仅成本更低、商业模式更灵活,还可以提供更加开放的生态及快速响应的本土化服务。因此,包括芯驰科技、华为等等中国本土化座舱SoC的搭载量也在迅速提升。

其中,芯驰X9系列是一款专为新一代汽车电子座舱设计的车规级汽车芯片,不仅集成了高性能CPU、GPU、AI加速器及视频处理器,还配备独立多种智能引擎,可实现感知、语音识别和深度学习等功能,能够高效提升智能座舱的感知和交互能力。

除此之外,X9系列处理器还可以支持多个操作系统,同时驱动仪表、中控、后视镜、后排娱乐等多达10个屏幕和4K屏幕的输出,并且支持多屏共享和互动,以及360环视、泊车、DMS、语音识别等丰富的应用场景。

现阶段,芯驰科技的X9系列处理器已经在上汽、奇瑞、长安、广汽、北汽、东风日产等车企的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,同时还成功拿下了几十个重磅定点车型,包含本土汽车品牌、合资品牌、造车新势力及国际大厂。

而针对未来的舱泊一体市场,芯驰科技还推出了基于高性能车规处理器X9U的舱泊一体方案,在单个芯片上可以实现智能座舱、360环视和泊车功能的融合,能够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,通过更优化的系统BOM成本。

在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一体化将成为主要趋势。业内人士表示,从中控娱乐、座舱域控到中央控制,从舱泊一体再到舱驾一体,全新的智能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