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的建立基本操作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dbool.h>  // 添加头文件

#define MAX_VERTEX_NUM 100 //图中最大顶点数


//struct ArcNode* nextarc;
//ArcNode* firstarc;
//这两个是很有必要的,如果你没有这两个指针,你就无法判断当前的顶点是哪一个
// adj是邻接点,firstarc和nextarc分别代表当前和下一个点。

//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定义
typedef struct ArcNode {
    int adjvex;              //邻接点在数组中的位置下标
    struct ArcNode* nextarc; //指向下一个邻接点的指针
} ArcNode;

typedef struct VNode {
    char data;             //顶点信息
    ArcNode* firstarc;     //指向第一个邻接点的指针
} VNode, AdjList[MAX_VERTEX_NUM];

//使用结构体嵌套的方式,把两个顶点还有边都给嵌套起来

typedef struct {
    AdjList vertices;      //邻接表,也就是顶点的意思
    int vexnum, arcnum;    //顶点数和弧数
    bool is_directed;      //是否是有向图
} ALGraph;

//查找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
int FirstAdjVex(ALGraph G, int v)
{
    if (G.vertices[v].firstarc != NULL) {
        return G.vertices[v].firstarc->adjvex;
    }
    else {
        return -1;  //返回“空”
    }
}

//查找顶点的下一个邻接点


int NextAdjVex(ALGraph G, int v, int w)
{
    ArcNode* p = G.vertices[v].firstarc;
    while (p != NULL && p->adjvex != w) {
        p = p->nextarc;
    }
    //先找到w先,题目说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点

    if (p != NULL && p->nextarc != NULL) {
        return p->nextarc->adjvex;
    }
    else {
        return -1;  //返回“空”
    }
}

//v是图中的某个顶点也就是 ArcNode* p,即G.vertices[v].firstarc;
//而p->adjvex != w这是v当前的邻接点
//那下一个邻接点自然就是 p->nextarc->adjvex了

//一般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就只有一个,
// 不是DFS不会一直往下面找,下一个就到空了,所以说是合理的循环。
//题目的意思就是说,w是v的临接节点。

//插入一个新顶点
void InsertVex(ALGraph* G, char v)
{
    if (G->vexnum >= MAX_VERTEX_NUM) {
        printf("Error: The graph is full!\n"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G->vertices[G->vexnum].data = v;//存放点
    G->vertices[G->vexnum].firstarc = NULL;//存放其邻接点
    G->vexnum++;
}

//删除一个顶点及其相关的弧
void DeleteVex(ALGraph* G, char v)
{
    int i, j;
    ArcNode* p, * q;
    i = LocateVex(*G, v);//找到顶点位置
    if (i == -1) {
        printf("Error: Vertex not found!\n"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//删除与该顶点相关的弧
    for (j = 0; j < G->vexnum; j++) {
        p = G->vertices[j].firstarc;//寻找每个图中的所有的第一个邻接点。
        while (p != NULL) {
            if (p->adjvex == i) {
                //如果邻接点是该下标的点
                q = p->nextarc;
 //因为是第一个邻接点,不存在有无前后的问题,所以直接接上下面一段就行了
                free(p);
                G->arcnum--;
                p = q;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指针要动的只是邻接点为i的点
                //在它后面的点,直接下标往前移一位就行了
                if (p->adjvex > i) {
                    p->adjvex--;
                    //就是已经明确,我们要删除i点,
                    // 那么其他所有的邻接点下标位置都要往前移1位
                    //因为要删除i点了,那么所有的点的位置都要发生变化,就像数组那样
                    //删除一个元素,全部元素都要往前移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//至于前面的 if (p->adjvex == i) 
                    //那是因为直接将p点直接删除了,自然就不需要再管它的位置在哪里了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p = p->nextarc;//继续往下找,重复当前操作。
            }

 //           在这段代码中,adjvex属性表示一个弧所指向的顶点在图中的索引位置。
 //          当删除与指定顶点相关的弧时,如果不进行调整,
 //               那些位于指定顶点之后的顶点索引将会发生变化。
 //通过将p指向的弧的adjvex属性减1,可以确保顶点之间的编号连续性。
 //               也就是说,删除一个顶点之后,
 //               它之后的顶点的索引都需要减少1,以保持对应关系的正确性。
 //              

 //               例如,假设原来顶点i之后的顶点分别为i + 1、i + 2、i + 3,
 //               删除与顶点i相关的弧之后,i + 1变成了i,i + 2变成了i + 1,i + 3变成了i + 2,以此类推。

 //             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删除操作之后,
 //               依然可以通过顶点的索引来正确访问和操作图的邻接信息。
        }
    }

    //删除该顶点本身
    //弧跟顶点是不一样的概念
    for (j = i + 1; j < G->vexnum; j++) {
        G->vertices[j - 1] = G->vertices[j];
    }
    for (j = 0; j < G->vexnum; j++) {
        p = G->vertices[j].firstarc;
        while (p != NULL) {
            if (p->adjvex > i) {
                p->adjvex--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p = p->nextarc;
        }
    }
    G->vexnum--;


      //  第一次循环是在删除与指定顶点相关的弧时进行的。
      //当找到邻接点的索引大于被删除顶点的索引时,将其减1,以保持顶点之间的编号连续性。

      //  第二次循环是在删除顶点本身后进行的。对于每个顶点,
      //      遍历其邻接链表,如果邻接点的索引大于被删除顶点的索引,
      //      则将其减1,同样是为了保持邻接信息的正确性。

      //  这两次循环的目的都是使得删除一个顶点后,
      //      其他顶点的索引发生相应变化,以确保后续的访问和操作仍然有效。

}

//邻接表表示当前顶点中
//分支到的任何一个下一个的顶点。
//
//而每一次都指针指向下一个然后删除原先的p节点。
//也就等于断开了所有与当前节点的链接,
//也就成功消除了它的所有弧了。

//插入一条新弧
void InsertArc(ALGraph* G, char v, char w)
{
    int i, j;
    ArcNode* p, * q;
    i = LocateVex(*G, v);
    j = LocateVex(*G, w);
    if (i == -1 || j == -1) {
        printf("Error: Vertex not found!\n"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p = (ArcNode*)malloc(sizeof(ArcNode));
    p->adjvex = j;//邻接点是j
    p->nextarc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;//因为是插入,所以用next而非first
    G->vertices[i].firstarc = p;
    //p代替了 G->vertices[i].firstarc
    //就是因为p中还有adj这个j的值,
    /*就是为了插入新弧才代替 G->vertices[i].firstarc的*/
        //所以说原地址的 G->vertices[i].firstarc把它换成p就成功插入了。
    //p是新的头结点,所以原来的地址改成p的指针没毛病

  /*  首先,p->nextarc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; 
    将p的下一个指针指向顶点i的原第一个邻接边,这样p就成为了新的第一个邻接边。

        然后,G->vertices[i].firstarc = p;
    将顶点i的第一个邻接边指针指向p,即p成为了顶点i邻接表的新的第一个节点。*/

  /*  又忘了指针偏移了,你记住,变动链表以后一定要把指针的头指向新的头结点,不然全部都错了!*/

    G->arcnum++;
    if (!G->is_directed) {
        q = (ArcNode*)malloc(sizeof(ArcNode));
        q->adjvex = i;
        q->nextarc = G->vertices[j].firstarc;
        G->vertices[j].firstarc = q;
        G->arcnum++;
    }
}
//p->adjvex  放置末端的点
//G->vertices[i].firstarc;  放置前端的点

//问:p->nextarc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; 为什么不直接写成p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;?

//这是因为G->vertices[i].firstarc是一个指向边表结构体的指针,
//而p是一个指向边表结构体的指针变量。
//如果将两者直接赋值,会导致p与G->vertices[i].firstarc指向同一块内存区域,
//任何一方对该内存区域的修改都会影响另一方。这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结果。
//
//正确的做法是让p指向与G->vertices[i].firstarc相同的内存地址,
//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指针变量,互相独立,对其中一个指针变量的修改不会影响另一个。
//所以应该写成p->nextarc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,
//这样可以保证p指向与G->vertices[i].firstarc相同的内存地址,
//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指针变量,互相独立,对其中一个指针变量的修改不会影响另一个。

//总结:指针的特殊性问题,直接赋值就表示指向同一个地点,p指针就等于所指向的目标的地址。
//不独立,修改p也就等于修改了原地址的值。所以必须要用next才能成为独立的指针。
//相当于我只是使用了原地址的值,但我是作为独立的一个变量


//删除一条弧
void DeleteArc(ALGraph* G, char v, char w)
{
    int i, j;
    ArcNode* p, * q;
    i = LocateVex(*G, v);
    j = LocateVex(*G, w);
    if (i == -1 || j == -1) {
        printf("Error: Vertex not found!\n"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p = G->vertices[i].firstarc;//从起点开始找
    q = NULL;
    while (p != NULL && p->adjvex != j) {
        q = p;
        //为什么要保存前面的顶点?
        //为了储存前面表的数据,方便后面衔接。
        p = p->nextarc;
    }
    if (p != NULL) {
        if (q == NULL) {
            G->vertices[i].firstarc = p->nextarc; 
            //只有一个点的情况
        }
       
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q->nextarc = p->nextarc;
        }
        free(p);
        G->arcnum--;
    }
    if (!G->is_directed) {
        p = G->vertices[j].firstarc;
        q = NULL;
        while (p != NULL && p->adjvex != i) {
            q = p;
            p = p->nextarc;
        }
        if (p != NULL) {
            if (q == NULL) {
                G->vertices[j].firstarc = p->nextarc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lse {
                q->nextarc = p->nextarc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free(p);
            G->arcnum--;
        }
    }
}

//定位某个顶点的位置
int LocateVex(ALGraph G, char v)
{
    int i;
    for (i = 0; i < G.vexnum; i++) {
        if (G.vertices[i].data == v) {
            return i;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-1;  //未找到
}

int main()
{
    ALGraph G;
    G.is_directed = false;  // 设置图为无向图
    G.vexnum = 0;
    G.arcnum = 0;

    InsertVex(&G, 'A');
    InsertVex(&G, 'B');
    InsertVex(&G, 'C');
    InsertVex(&G, 'D');

    InsertArc(&G, 'A', 'B');
    InsertArc(&G, 'A', 'C');
    InsertArc(&G, 'B', 'D');
    InsertArc(&G, 'C', 'D');

    printf("The first adjacent vertex of A is %c\n", G.vertices[0].firstarc->adjvex + 'A');
    printf("The next adjacent vertex of A after B is %c\n", NextAdjVex(G, 0, LocateVex(G, 'B')) + 'A');

    DeleteArc(&G, 'B', 'D');
    DeleteVex(&G, 'C');

    return 0;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