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的递归基本使用
可能很多人在大一的时候,就已经接触了递归了,不过,我敢保证很多人初学者刚开始接触递归的时候,是一脸懵逼的,我当初也是,给我的感觉就是,递归太神奇了!
可能也有一大部分人知道递归,也能看的懂递归,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,却不知道怎么使用,有时候还容易被递归给搞晕。也有好几个人来问我有没有快速掌握递归的捷径啊。说实话,哪来那么多捷径啊,不过,我还是想写一篇文章,谈谈我的一些经验,或许,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帮助。
为了兼顾初学者,我会从最简单的题讲起!
递归的三大要素
第一要素:明确你这个函数想要干什么
对于递归,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事就是,这个函数的功能是什么,他要完成什么样的一件事,而这个,是完全由你自己来定义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先不管函数里面的代码什么,而是要先明白,你这个函数是要用来干什么。
例如,我定义了一个多层数组来求和
const add = (arr) => {
let result = 0;
arr.forEach((item,) => {
if (Array.isArray(item)) {
result += add(item)
} else {
result += item
}
})
return result;
};
const arr = [121, 200, 300, 400, [500, 600, [700, 80, [1, 20]]]]
console.log(add(arr));
第二要素:寻找递归结束条件
所谓递归,就是会在函数内部代码中,调用这个函数本身,所以,我们必须要找出递归的结束条件,不然的话,会一直调用自己,进入无底洞。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找出当参数为啥时,递归结束,之后直接把结果返回,请注意,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能根据这个参数的值,能够直接知道函数的结果是什么。
第三要素:找出函数的等价关系式
第三要素就是,我们要不断缩小参数的范围,缩小之后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变量或者操作,使原函数的结果不变。
至此,递归三要素已经都写进代码里了,所以这个 f(n) 功能的内部代码我们已经写好了。
这就是递归最重要的三要素,每次做递归的时候,你就强迫自己试着去寻找这三个要素。
还是不懂?没关系,我再按照这个模式讲一些题。
案例1:斐波那契数列
斐波那契数列的是这样一个数列: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…,即第一项 f(1) = 1,第二项 f(2) = 1…,第 n 项目为 f(n) = f(n-1) + f(n-2)。求第 n 项的值是多少。
1、第一递归函数功能
假设 f(n) 的功能是求第 n 项的值,代码如下:
function f(n) {
}
f(5)
2、找出递归结束的条件
显然,当 n = 1 或者 n = 2 ,我们可以轻易着知道结果 f(1) = f(2) = 1。所以递归结束条件可以为 n <= 2 时,f(n= = 1。代码如下:
function f(n) {
if (n <= 2) {
return 1
}
}
第三要素:找出函数的等价关系式
题目已经把等价关系式给我们了,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知道 f(n) = f(n-1) + f(n-2)。我说过,等价关系式是最难找的一个,而这个题目却把关系式给我们了,这也太容易,好吧,我这是为了兼顾几乎零基础的读者。
所以最终代码如下:
function f(n) {
if (n <= 2) {
return 1
} else {
return f(n - 1) + f(n - 2)
}
}
console.log(f(5));
搞定,是不是很简单?
还有一种求children里面的和用递归写的方法是
let arr1 = [
{
name: "张三",
money: 100,
children: [
{ name: "张欢欢", money: 200 },
{
name: "张乐乐",
money: 100,
children: [
{ name: "张小欢", money: 300 },
{ name: "张小乐", money: 400 },
],
},
],
},
{
name: "李四",
money: 100,
children: [
{ name: "李红红", money: 500 },
{ name: "李明明", money: 600 },
],
},
];
function fn(arr) {
let sum = 0
arr.forEach(item => {
if (item.children) {
sum += fn(item.children)
} else {
sum += item.money
}
})
return sum
}
console.log(fn(arr1));
零基础的可能还是不大懂,没关系,之后慢慢按照这个模式练习!好吧,有大佬可能在吐槽太简单了。